北京专业的起名风水服务中心
看风水 > 周易八卦 > 阴阳五行 >

阴阳五行来源

日期:2019-09-05 23:11 浏览: 次 责任编辑:秦华
 
     阴阳家是战国时期主要学派之一,因以提倡阴阳五行学说为宗旨,故名阴阳家,又称阴阳五行家或五行家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将其列为九流之一,主要代表人物是战国末年齐国人邹衍。 
 
     阴阳学说不仅指出了组成一个事物的对立面,而且还涉及了对立面的转化,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。阴阳家讲的是一种宇宙生成理论,由论说阴阳五行而得名。在中国哲学思想里,阴阳是宇宙形成论的两个主要原则。中国人认为在阴阳结合与互相作用下产生了一切宇宙现象。
 
     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在汉代形成了一个高峰,如《太乙》《六壬》这两门预测术就是在汉代完成的,同《奇门遁甲》预测术并称为“预测三式”。作为阴阳家,大都能观天象、识地利、通历法、精于阴阳五行术数的演算。任何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都不会处于绝对的平衡状态,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对比的变化。所谓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,也就是阴盛阳衰、阳盛阴衰的发展变化过程。 
 
    阴阳两个方面不仅相互对应,而且相互依存,彼此为用,双方必须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,这种彼此的关系被称为阴阳互根,如没有天也就无所谓地,没有上也就没有与之比较的下,没有白昼则黑夜也不会存在。 
 


  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告知
 
   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指出:“五行的观念并不是五种基本物质,而是五种基本的程序。” 在哲学里,阴阳是指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,如动和静、上和下、左和右、表和里、现象与本质等等。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辅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定义,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。阴阳表示万物两两对应,相辅相成,对应统一,即《老子》所谓“万物负阴而抱阳”、阴阳交感而化生宇宙万物。大到宇宙,小到电子,从三维空间到多维空间,阴阳无处不在,正所谓大而无外,小而无内。 
 
“五行”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《尚书》,指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代表了世间万物,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。五行学说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。
 
 五行在史书中记载是这样的:“五行:一曰水、二曰火、三曰木、四曰金、五曰土。水曰润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从革,土爰稼穑。”意思就是说,五行,指的就是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,水是下行滋润的,火如火焰一样发热向上,木可曲可直,金有刚柔相济之性,有土才能种植与收割。
 
 五行学说起源于殷商时期,汉以后,阴阳五行作为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模式,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学科,五行学说认为,物质世界是由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,这五种基本元素相互滋生、相互制约,导致了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普遍联系。比如说,木能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这是五行的相生关系,说明它们可以相互促进、相互滋生。转而,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,金克木,这便是五行的相克关系,也就是相互抑制、相互制约的关系。这些相生相克的关系,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,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。五行之间存在四种关系:相生、相克、相乘、相侮。